6月疾病风险提示
一、手足口病 关注度:★★★★☆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生于婴幼儿。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71型(EV71)和柯萨奇病毒A16型(CoxA16)最为常见。症状:早期像感冒,起病急,发热,一般为38度左右,可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等表现,同时在1-2日后可引起手、足、口或臀等部位的疱疹,病程约为4~8天。传播途径: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。可经胃肠道(粪-口途径)传播,也可经呼吸道(飞沫、咳嗽、打喷嚏等)传播,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、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。6月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,容易在托幼机构和小学发生聚集性疫情,该病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手段,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做好预防。建议: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、喝开水、吃熟食;注意家庭环境卫生,保持居室清洁、空气流通,勤晒衣被。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。合理搭配孩子的膳食营养,保证充足的休息,适量运动,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二、风疹 关注度:★★★☆☆
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。风疹极易引起暴发传染。症状:临床上以前驱期短、低热、皮疹和耳后、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。一般病情较轻,病程短,预后良好。风疹经呼吸道飞沫传播,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。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,虽然临床症状轻微,但病毒可通过血胎屏障感染胎儿,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,如先天性胎儿畸形、死胎、早产等。建议:各托幼机构、学校、工厂和企业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,注意室内通风,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。
三、流行性腮腺炎 关注度:★★★☆☆
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起病大多较急,无前驱症状。症状:它的症状有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咽痛、食欲不佳、恶心、呕吐、全身疼痛等,数小时腮腺肿痛,逐渐明显,体温可达39℃以上。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直接接触、飞沫、唾液污染餐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。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发病,成年人也可见少数发病。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。建议:该病传染性强,应注意平时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;各托幼机构、学校、工厂和企业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,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。
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